来源:牛牛研究中心

自今年8月底证监会提出“阶段性收紧IPO节奏”,控制发行节奏的背景下,9月至今(截至11月7日)共有43家IPO企业终止审核,且均为主动申请撤单。

从终止审核IPO企业披露的业绩来看,2022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最多,达到18家,占比44.19%;其次为10-100亿元,12家(23.26%);以及5-10亿元,9家(18.6%);而营业收入在100亿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(7.69%)。

从各板块营业收入区间来看:

沪深主板,撤单企业的营业收入多为百亿以下,但相比其他板块,整体收入规模仍据首位;

科创板,撤单企业的营业收入区间在5亿以下的居多,撤单企业的收入规模较小;

创业板,各营业收入区间均有撤单企业,收入区间在5亿以下和10-100亿的较多;北交所,撤单企业的收入区间大多低于100亿,其中营业收入在5亿以下的企业最多。从撤单IPO企业所属的行业来看,属于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最多,达到11家,占比25.58%,其次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业5家(9.3%)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家(7%)等。而属于“风口”的衣食住行消费类IPO企业共计8家,占比18.6%。在上述43家终止审核的IPO企业中,来自沪深主板18家,占比41.86%;创业板12家,占比27.91%;科创板9家,占比20.93%;北证4家,占比9.3%。

不同于今年1-7月的申报创业板的IPO撤单企业最多的情况,牛牛研究中心发现9月至今反倒是主板IPO撤单企业占比居前。        

IPO企业的板块定位一直是IPO审核注册的重点关注问题。此前证监会对于主板的板块定位为:突出“大盘蓝筹”特色,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、经营业绩稳定、规模较大、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。而近日,市场就IPO新规传闻引发热议,其中涉及调整主板板块定位的审核思路。

针对市场传闻,我们可以从IPO撤单企业的所属行业特征以及经营状况两方面来初步验证。

从主板IPO撤单企业的所属行业可以看出,大多数行业从属于大消费、加工制造、管理服务等类别,与“科技创新”似乎关系不大。

而沪深主板中,IPO撤单企业仅1家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,有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在10亿以下。从业绩稳定性来看,2021年到2022年,大多数IPO撤单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都出现了显著下滑,明显不符合经营业绩稳定的特征。

主板IPO审核关注要点

9月至今沪深主板IPO终止审核企业中有9家披露了针对第一轮审核问询的回复意见,牛牛研究中心梳理发现:

收入波动及经营稳定性、存货、行业地位及核心竞争力、客户、关联方以及实控人等相关问题被重点关注。其中,收入相关问题成为沪深主板上会阶段问询频率最高的问题,9家企业均被问询涉及收入方面的问题,占比100%。

从审核关注点的频次排名前三的具体内容来看,重点涉及以下方面:

收入:收入确认、收入波动的原因、收入可持续性;

存货:存货的库龄分布情况、库龄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、存货跌价比例确定的合理性、库存周转率情况;

业务及政策影响:产能、研发投入、未来市场变化趋势及市场空间,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业务模式情况,并说明公司相关业务模式是否成熟、稳定;

成本与毛利率:毛利率变动的原因、毛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、成本结构的合理性;

应收账款: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、1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龄较长的原因。         

监管层对于IPO企业的审核要求愈发严格,并且不同板块的审核关注要点也有所变化。从主板来看,企业的收入情况以及稳定性仍是重点考查科目,此外监管层还增加了对于毛利率、应收账款、资金流水核查等财务重要细节的审核。IPO市场生态健康事关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,在二级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背景下,不仅监管层,广大投资者以及社会媒体都会盯紧IPO企业,只有“真材实料”且准备充分的优等生才能闯关成功。IPO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,做好周全准备,积极配合监管要求,避免“一查就撤”等行为,而中介机构要通过专业能力,对发行人进行深入尽职调查并协助发行人规范经营,充分准备申报材料以应对监管审核。    

About Author

klwang